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江西信息港

当前位置: > 江西信息港 > 旅游信息 >

鲁朗:从原始林海到国际旅游小镇

2018-05-29 18:11 | 未知 |
我要分享

  鲁朗第二届千人石锅宴现场。记者赵永琦摄

   林海雪峰中的变奏曲

  从318国道翻越色季拉山,眼前的鲁朗是雪峰下浩瀚的林海,满目郁郁葱葱,天空一碧如洗。扎西岗村、东巴才村、罗布村点缀其间,仿若人间仙境。

  森林雪峰美不胜收,小镇就在森林的包围中,不管向哪个方向望去,都是茂密的树林。1911年,清军军官陈渠珍的《艽野尘梦》中,鲁朗一带是“山中皆千年古树,大树十围,高数十丈,直矗霄汉,荫蔽不见天日”。

  探寻鲁朗的变迁,得知这里最初的城镇建设,就是与上世纪伐木业兴起相关。

  扎西岗村村民平措和同样开设家庭旅馆的白玛告诉记者,当时这里并无小镇,只是散落着几个村庄。乡政府驻地在东久村,也就是当年陈渠珍和钟颖大本营所在的东久沟内,在如今鲁朗小镇以东29公里处。

  那时的老镇最热闹的去处是林场。有两、三家商店和中餐馆,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的木板房;商店卖的东西也不多:一包飞马烟是3元,一双解放牌胶鞋卖6元,还有少量散卖的白酒—两块钱可买一斤,三四个人吃饭,也就30元钱左右。

  这就是旅游业兴起前鲁朗的生活。

  1998年,乡政府从东久搬迁到现今的鲁朗老镇,并于2000年改名“鲁朗”:“神仙居住的地方”。

  一年后,鲁朗的第一家石锅鸡饭店开张了,标志“石锅鸡时代”的来临。零散的游客开始出现在鲁朗的森林和旷野中,这时鲁朗还没有家庭旅馆,有些徒步和骑自行车的驴友就在鲁朗的村民家打地铺。

  2000年,村民平措在扎西岗村的第一家家庭旅馆正式开始营业,有8张床位;

  2006年,扎西岗村山上的林场迁移到了现在的东久沟里,扎西岗村的经济转为以旅游为主;

  2013年4月,老鲁朗小镇逐步拆除,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正式开工建设;

  2016年10月,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建成并开始试运营;

  2017年3月,正式运营。林海中的传奇与再造,就此完成。

  游客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点赞。记者赵永琦摄

   粤藏联手打造国际小镇

  “以援藏建设资金为引领,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把鲁朗镇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小镇。”2010年,林芝市提出的战略构想得到了粤藏两省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由此出炉,并被广东省确定为重点援藏项目,被自治区确定为重点旅游开发项目。

  2011年9月,占地1288亩(不包括人工湖面积),总投资约35亿元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复。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开发建设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是第一考虑要素。”这是粤藏两省区党委、政府的一致共识。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粤藏两省区领导对小镇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坚持环境保护的形象要求。

  为此,在建设之初,粤藏两省区就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专家,按照“藏族文化、自然生态、圣洁宁静、现代时尚”的理念,对小镇进行了总体设计与概念性建筑设计,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严格按照规划推进建筑设计和施工建设,确保把一流规划变成一流项目。

  2013年4月2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正式开工建设。

  西藏独特的海拔与自然环境,对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提出了许多严格要求,这就要求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建设中必须坚守生态安全这条红线底线。

相关阅读
图片推荐
网友评论
编辑推荐